1958  

關於傳承一事,不止傳統武術,很多層面的文化,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,談到企業,有富二代 (富 N 代) 接班的問題,談到人口,我們有人口老化的問題,談到文創,我們有許多文創產業,仍在發芽萌根當中,時間在推移,而新舊文化仍在衝擊、產生、融合、消逝當中…。

 

若有機會出國走走,欣賞當地的風土人文,漫步在歐美國家的街道上,看著路上行人,我們可以看出,這位是白人,這位是非洲裔,那位看起來有拉丁美洲的血統,而東方人的黑頭髮黃皮膚在當地,是很顯眼的,明顯的與西方人有異,然後,若以台灣人的眼光來看,我們很容易可以分辯出這些人是韓國來的,那群人是日本人,那…台灣呢?

 

當我們遇到外國朋友,我們又要怎樣去介紹台灣這塊土地呢?

談到觀光景點的話:有故宮、101大樓、太魯閣、日月潭、墾丁…

談到特色小吃的話:有蚵仔煎、新竹貢丸、萬巒豬腳,筒仔米糕、珍珠奶茶…

 

還有一種產業風潮,在台灣也慢慢的興起當中,國外倒是已相當的盛行,那種產業叫"健身"。不少媒體及新設健身館,都一直在鼓吹大家要有更健美的體態,不只是瘦,還要瘦得有線條。

「台灣最美的風景,是人」我想這句話,對很多人來說,有著各自不同的解釋意涵在。

 

當然,健身只是一小部份,除了它,台灣還是有不少人在接觸著跟武術有關的項目,不論它的目的是養生、健身,還是防身。像太極、八段錦、MMA、泰拳、巴柔、跆拳、八極、詠春等等。

若談到傳統武術,今日台灣還有一些南派武術系統是中國大陸已經失傳的拳種。這些類別至今尚在流傳者就有:食鶴拳、布雞拳、金鷹拳、客家流民拳(註1)。

 

而師父某日的感嘆,讓我一直謹記在心:「說不定有一天,在台灣想學詠春拳,得向外國人學」。雖說台灣的黃系詠春拳的源頭是將詠春拳從大陸傳入,香港發揚的葉問宗師的弟子,也就是我們的太師公黃淳樑,但假設有一天,在台灣只能向外國人學習詠春拳,那景象就真的令人不敢想像。

(關於詠春的起源考據,因為早期武術發展缺乏文字記載,武術本身的習練又常常只能依靠師徒間的口傳心授,目前說法有二,有興趣的同好們可以點此參考。)

 

太師公黃淳樑是葉問宗師赴港之後,最重要的弟子之一,也是李小龍的授業師兄,他的生平則是實實在在的,以「講手」聞名於世,請看下面這段記載:

真正是身經百戰。當時香港武林盛極一時的踢館、比武之風氣,便是黃淳梁帶的。黃淳梁的百次戰役主要是在二十歲至二十四歲之間。對手包括各門各派之最高高手。對手體形由普通身材至二百多磅的健碩武漢。因黃淳梁身栽細小,約只有一百至百一磅左右。很多對手單看他外形細小而底估了黃淳梁,不會避而不戰,固他與人比武的機會也特別多。黃每次講手後必會將整個比武過程向葉問請教,二人將每個比武過程細節續點分柝,務求將詠春拳理發揮得最好。葉問亦對黃淳梁耐心的解釋,言無不盡。黃與人比武比動機純是出於向武學印證,實踐技擊學問。並不是故意挑武林風波。更不是因為任何利益或仇怨,這時候的黃淳梁年青氣盛,好勝心強。比武多了,詠春這套功夫的名字便由無人知曉變成無人不識的實戰技擊學,黃淳梁亦真真正正的為詠春打出了一個血肉江山。

重點在於,太師公以純粹印證武學的角度去實踐技擊學問,簡而言之,就是不斷反覆的做實際驗證,是很科學化的做法,他將詠春拳進行了理論化、科學化的整理,為傳於後世的詠春拳理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。

   

即便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,在網路上可以輕輕鬆鬆的找到視頻,讓我們得以瞻仰武學大師們的身影,也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,真的出現了基諾李維在駭客任務裡的那一幕:透過網路下載,不通武功的人可以在一個按鈕按下後,瞬間開眼說:「I Know Kung Fu!!」

 

但就傳承而言,「逝去的武林」一書中提到:

一個甲子過去,人間經過一個輪回,當三位大師的徒弟一輩人盡數凋零的時候,李仲軒憑借他的文化素質,給世人留下三位人師的言行和武學。
收李仲軒為徒,是三位大師早有的深意。老代拳師多因文化水平所限,即便武功修為很高,卻深陷無法表達之苦,李仲軒能留下文章,是中華武術的一次險勝。

可以瞭解,無論是舊時代裡,老一代拳師因為表達的限制,無法將畢生體會的武術精華,全數留傳給後世,或是在這個年代,也不可能僅僅透過幾個視頻的觀看,就可以跳出來喊一句:「I Know Kung Fu!!」。

 

武術傳承的最大限制之一就是,它常常得靠師徒間手把手的帶練,才可能去體會動靜之間那一瞬即逝的攻守之機,為「逝去的武林」一書寫序的胡剛先生下了個很絕妙的註解:

武術的內容除去拳譜上的理論和指導時的具體要求,實際上,從深層次上分析,還有一大塊內容,那是難以表達、難以傳播的,但卻是對習武者的成功與否起到關鍵作用的中間內容——筆者喻之為武術工藝層,這些內容處于理論與具體要求之間的夾縫中,難以尋求,不易悟到,而李老的文章中卻含有許多,確實難能可貴、價值連城。

 

很幸運的,我遇到了一位無私傳承黃系詠春拳的老師:Coach Alan Huang,此部落格定名為黃系詠春拳,除了紀念、記錄太師公黃淳樑對於詠春拳學的貢獻外,我的老師也姓黃,這一切,都是詠春拳傳承所帶來的種子發芽所綻放的緣份吧。

 

 

參考資料:

註1:維基百科-台灣特有拳種
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F%B0%E7%81%A3%E7%89%B9%E6%9C%89%E6%8B%B3%E7%A8%AE

維基百科-詠春拳
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92%8F%E6%98%A5%E6%8B%B3

逝去的武林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CN10091069

黃淳樑-百度百科
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963805.htm

(照片攝於 2015/7/3 本人旅經香港機場的李小龍特展)

arrow
arrow

    詠春法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