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指    

(圖/著名雕像拉奧孔與他的兒子們,Gruppo del Laocoonte,現存於羅馬的梵諦岡博物館)

談到標指,很多人第一印象是「標指不出門」,意指拳術練到一定程度,加上品性端正,才會授與此項第三段拳套套路;也有一說是由於詠春拳早期不公開授徒,離開師門前才學習,師父不輕易傳人…等等讓人覺得標指是套神秘高級拳套的說法。

在此先從標指的最後一個動作來談師父傳授時所講解的標指意涵----

標指的最後一個動作是所謂的「三拜佛」,用在被人攀頸時解開對手的束縛之用,這是指動作本身之用法,而老師講解時,他更偏向我們能理解三拜佛的形式意義,也就是雙手合十的「感恩」。

合十  

(圖片來源:MailOnline)

有謂詠春三套拳套套路是一套完整的拳,而拆成三個套路是為了便於學習,三拜佛為套路的最後一式,設計者希望大家最後學習到此時,能夠返歸本心,心存感激。不論是否為拳套設計者之原意,至少個人認為學習到一定的程度時,練拳,也要練心,這一式剛好提醒大家收斂自己的戾氣與殺氣,也對師門心懷感念,有此一說,頗為適切。

標指不出門

針對「不出門」的話,從一開始學習詠春,中線理論就開始灌輸在每個學習者的觀念上,讓大家建構出自己心中假想的一道攻擊線;防守也是一樣,手是兩扇門,而這個門的假想範圍在哪邊,做得確不確實,就牽涉到大家在攻防時,做的是"追形",還是"追手",進入假想範圍的攻擊,才是要被處理的對象。超過假想範圍,還去搭理的話,這時就是標準的追手,而你也忘記了"不出門"的要求了。

敗形

回到標指套路的動作,通常意義是指敗形的時候,一些解救的手法。

這時要先對"敗形"做個定義,簡單來說,詠春的一般要求都是正身朝向對手,這時你能擁有兩隻手同時處理對方的攻擊(或是攻擊對方),假設你處於非正身的狀態時,就是所謂的"敗形",這時你只有單邊離對手較近,另一隻手離對手較遠,遠的這隻手就成為你防守上的弱勢,也就是遠水救不了近火。標指動作通常就是處於弱勢或是被人控制時,讓自己取回正身態勢或是就地反擊的手法。

當然,上面說的是消極面,而積極面的思考是,不論你身處什麼位置,都能自由攻擊,沒有死角。

個人想法

其實詠春的訓練,即便到了標指,三個拳套套路已學完,手法也已經練習了很多種,有時想起,還是會有百感交集之感,一下子可能覺得自己已經有點程度,一下子又覺得自己渺小,面對各種訓練,自己所學所掌握的似乎總是少了那麼一點點到位的感覺,而這時,除了黐手訓練,又開始多了拉遠距離的長橋訓練,雖說距離拉遠,反應時間可以變長,應該會更好處理對手的攻擊,但脫離了大家平時習慣的黐手距離,面對不一樣的攻擊狀況迎面而來,剛接觸的人,還是會有一股陌生感吧…

解決方式,還是多多練習,克服陌生感,「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」,一些師父的影片,前人的心得,老師的文章,都會非常的有幫助。標指名稱源於禪宗的一句話:「標月之指」,意指看向指尖所指向的遠處,而非近處,只要你願意看遠些,放下一些、捨棄一些,簡單的人生才是幸福。同樣的人生道理,也能在詠春裡交互運用,心念轉一下,也許你能在練習中、生活中,找到運用減法思維後的況味。最重要的,心懷感恩~

下面附上一個視頻,簡單,也能很有效!

 

 

 

參考資料:

台北詠春拳

http://taipeiwingchun.blogspot.tw/2013/09/returning-to-original-spirit-of-wing.html

Ng Family Chinese Martial Arts Association - 伍家國術會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EsRyWuqDMs

 

arrow
arrow

    詠春法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