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上,我們的訓練系統,可以用樸實無華來形容。
是的,詠春人的快樂往往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;
上課,從暖身開始,慢慢的把缺乏運動的身體,利用每個部位的拉筋動作,由上到下,從內到外,一點一點的把身體喚醒;然後依次從基礎套路、衝拳、定步五式、活步五式…次而按進度不同,分別把詠春的套路複習一遍;接下來就是每次上課的的重點了,三分鐘訓練系列,推馬、單打、自由黐手、長橋黐手、拳套訓練等等,此系列是我們系統的堅持。無論晴雨寒暑、冷暖交替、時節變換,這樣的訓練內容,是我們一年一年保留下來的堅持。
已經走過這些訓練的學生或許無感,但站在教練的角度,我們很清楚學生從一開始最簡單的 seven punch (連續七衝拳) 打不完、打到會喘、打得手痠,到後面走完一系列三分鐘訓練,根本就是把身體活動開來,讓它流流汗,把筋骨鬆開的一碟小菜而已。
功力,就這樣慢慢累積起來的,簡直樸實無華。
詠春拳,沒有走高竄低,沒有飛簷走璧,沒有凌空發勁;按照每個人體型、性格、環境等等因素不同,也許會有不同的樣貌呈現,但只要是遵守詠春的基礎原則且加以具體實踐的,都應該要能互相參照、學習、包容。
它有一個很好的訓練平台,各類手法很容易在這黐手訓練中做出實踐、測試壓力、修正缺失,再加以持續累積,成為留在身體上的直接反應;守中用中,甩手直衝,簡單的八個字,已經為詠春的原則,做出很明確的說明。
一切,從中線開始。明白的定錨己身的位置,一心,則不亂。
至於黃系詠春的上課內容主要分四部分----
1. 暖身 - 用意是拉開筋骨,避免運動傷害及累積基礎體能。
2. 套路 - 套路是所有詠春動作的精華,透過它來熟悉基本動作,剔除錯誤反應,套路中出現的錯誤,必定會在自由黐手 (對打) 中出現。
3. 手法 - 手法是”學”與”用”之間的連結,透過手法練習去熟悉如何在實際狀況下自由的使用出來。並不是隨意亂打,而是在理解詠春的邏輯下,去建構自己的運用方法。
4. 自由練習 - 此部份會由課程指導教練指定練習內容,按照每個人程度不同做適當的調整,包括拳靶練習、自由黐手、梅逸系統訓練等等,平衡上課中一些需要加強的地方。
此外, 用技術 (武術邏輯、概念) 去累積經驗 (實做反饋),而非用經驗去累積技術,技術與經驗要相輔相成,使其交互堆疊,才能正確累積功力。
再往下細分,一個武術系統可以分列出以下的重點,例如,以基本動作言,詠春除攤、膀、伏外,護、窒、標、衝拳、正掌等等亦是常用且重要的基本動作。
一、基本動作
二、對練手法
三、核心攻防概念
四、不同階段的技巧核心
五、器械訓練
六、勁道訓練
七、分(升)級制度、評價方式
(以上各點請恕我們以另外的篇幅做說明,避免偏離主題)
葉問4:【完結篇】上映在即,在此也感謝我的老師教給我的詠春,
它已陪伴我走過十年,是個很充實的十年。
未來,我們還是會繼續往前行,樸實無華的向前行。
另外無論先前是否曾有學習詠春拳或其它拳種的經驗,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適合「自己」的拳種,找到自己安心的法門。
若您對我們的訓練有興趣,歡迎一起來學習這門樸實無華的拳
黃系詠春專頁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frankwingchun/
黃系詠春招生頁面: https://goo.gl/forms/yzak7SwVYubSYWto1
黃系詠春部落格:http://frankwingchun.pixnet.net/blog/